T Z语 :记住了,學Fo绝对不能动小脑筋。这孩子感悟,妈妈叫她做,“用这个方法”。一定要懂这些道理,不要随随便便就这样。希望大家要懂得,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,都要學会狠斗自私,要把自己的私心去掉,去掉之后才有公心出来。每一个人整天都为自己想,你哪能为别人想呢?每一天都是为自己活着,你哪能为别人去活着呢?每一天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,你哪能觉得人家会有智商,人家会了不起呢?你學得到人家的东西吗?你必须放下自己,必须没有自私心,你才能越活越年轻。很多人为什么心态这么老?人还没老,心态已經老了。在心理學上“心态老”是属于你的概念不成熟。
T Z 答 :分别心,就是你已經对很多东西在心里产生了一种不平衡。比方说,你仇富,看见人家有錢,你就产生分别心;或者你看见这个人老了,很讨厌,这也叫分别心;或者你今天看见这个人喜欢,看见那个人不喜欢,你同样去度他,你就产生分别心了。这些说明你的心理有障碍,这些就说明你这个人本身修得还不够好。修得好的人视众生平等,视世界上所有的上辈为自己的父母,同辈为自己的兄弟姐妹,小辈为自己的孩子,这样的爱才是大爱。分别心就是你对这个好,对那个不好(TZ,要如何让自己有平等心?)就是你平时要有Fo心,要有慈悲心。你要有平等心的話,你要慈悲。你看这个老妈妈也可怜,你看这个富翁也觉得他很可怜,因为他拥有的是人间的东西,他可能在精神上拥有的菩薩的东西就很少,所以你也要可怜。拥有慈悲心就消除你的不平等心了(TZ,如果那个人没有闻到Fo法,感觉很可怜,这种心可以吗?)这是可以的,他是很可怜,没有闻到Fo法的人非常可怜,不是一点点可怜(这种不会有分别心?)这个不是的。
开示三
Wenda20190412 46:42
罪和过失有什么区别
点击三角形型播放
女听众:平时护法神给我们记账,一个是记你有罪,还有一个是记你有过失。请问一下,罪和过失有区别吗?
T Z答 :当然了,过失有无意过失、有意过失。过失不一样,过失是你不理解、做错了,也叫过失(这种过失有业障吗?)有的,很轻。比方说你身体很好,但是有一点点伤风感冒,照样又不影响工作的(比方说弘法的工作没有做好,但是他不是故意的,会给他记一个过失,但他不会有很大的业障,是吗?)是。
开示四
Wenda20190125 30:55
心态要像太阳;心要如如不动才能成功
点击三角形型播放
T Z语 :一个人的心态要像太阳。自己要懂得,活在这个世界上,你的心态非常非常重要。如果你的心态不好,你什么都不好;如果一个人心态好就不一样。没有办法,很多人就是耳朵根听人家讲了,马上开始有利就去图了;听到人家怎么样了,马上就怎么样不好了……其实就是他的心在动。心要如如不动,心如如不动的人就成功了。
开示五
Wenda20180608 22:50
如何理解“动中有静,静中有动”
点击三角形型播放
男听众:SF,磕头拜菩薩的时候要动中有静,坐着念經就要静中有动,是这样吗?
T Z 答 :动和静实际上讲的是你的心。我问你,心可以不动吗?你坐在那里心动可以吗?(一定动了)好了,明白吗?(这样可以理解为禅定吗?如果动中有静,静中有动?)对,就是啊。比方说,你的身体动了,心没有动,那也可以,那是外心和内心的区别;还有一种,是你的内心如如不动,外心在动。“外心动”是什么?你耳朵听着外面的声音(明白)内心动和外心动都有讲究的。内心,是觀自己的内心;外心,就是看外心,实际上讲的就是对外尘所染、所感悟,就是外心,明白了吗?(明白。我们天天都这样“静中有动,动中有静”地念經和拜菩薩,时间长了就很容易解脱心中的杂念和烦恼,我的理解对吗?)对啊,完全正确。
T Z答:可以念了,早点念(这样提前念,如果是善缘的話,会不会越念越会淡掉,这个感情淡如水?)不会,不会(如果是惡缘的話,可能会把这个化解掉,过一段时间可能化解完以后这段缘分就结束了?)要看你整个缘分的。比方说有的人缘分先是惡缘,后来是善缘,然后又是惡缘,再是善缘;有的是跑上来善缘,后面惡缘。实际上你记住一句話,任何缘分来了都有善有惡的。你早点念解结咒可以把惡缘念掉,如果还有善的話,是善上加善,那是会越来越顺利;如果只有惡缘没有善缘,你把惡缘念掉了,那么两个人就拜拜了(其实提前念还是好的?)绝对是好的,因为很多人不念的話,就是到了后来吵得、打得再离婚;那你前面念了,到后面不会离婚的(就是提前防范了,不要到爆发之后再念就晚了)对对对。